标题: 非洲大蜗牛入侵岑溪!警惕! [打印本页]
作者: 咖喱辣椒 时间: 2015-7-21 20:45
标题: 非洲大蜗牛入侵岑溪!警惕!
本帖最后由 梅自苦寒来 于 2015-7-22 08:20 编辑
之前在在杂志上看见过有关非洲大蜗牛的文章,以为这玩意离自己很遥远,昨夜一场大雨过后,大清早竟能发现两只,大家可能也是第一次听说“非洲大蜗牛”这名称,别以为他只是只蜗牛!他的害处可大着呢! 非洲大蜗牛)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夜行性,杂食性,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平时躲在阴凉的地方,且在壳口上做一层白膜(假口盖),只余一个小孔来呼吸,将螺肉缩入壳内以防脱水,等到环境转好后再出来。
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该物种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则危害极大。非洲大蜗牛一次可以产下30到700粒卵,繁殖很快。
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物种之一,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种名单》。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原产地为非洲东部,但到21世纪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
该种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繁殖力强。每年可产卵4次,每次产卵150~300粒。卵孵化后,经5个月性发育成熟,成螺寿命一般为5~6年,最长可达9年。交配时间在晚上9:30-11:00,卵产于腐殖质多而潮湿的表土下1-2cm的土层中或较潮湿的枯草堆、垃圾堆中,每头产卵量150-300粒。初孵的幼螺不取食,3-4天后开始取食。5-6个月性成熟。
卵孵化从数个小时至17天。蜗牛在5-15个月时成熟,依温度据而定。(冬天低温度时延迟成熟以过冬)非洲大蜗牛寿命可能长达9年,一般是5-6年。
防治方法
非洲大蜗牛属旱生软体动物,昼伏夜出,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除化学防治方法经济可行外,其他措施仍可作为局部防治或辅助性措施。
机械防治:可利用黎明、黄昏、夜间或雷雨后,蜗牛活动觅食的时机,进行人工捕杀,还可利用其习性,用食物诱杀。也可用苛性碳酸钠、干石灰、钾盐镁矾在大田中拌土形成一条保护带,阻止蜗牛的侵入。此外,也可利用光滑铜板(0.8mm厚、5cm高),锌板(0.8mm厚、20-25cm宽)形成机械隔离围墙。
农业防治:利用农业栽培措施,改变生态环境。蜗牛喜湿但忌水,水旱轮作可杀灭蜗牛。铲除花圃、菜地周围的杂草,破坏其越冬越夏场所,也可减轻蜗牛危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常用的方法有:用四聚乙醛(1.6%),使用10kg/ha喷雾,或用15%四聚乙醛粉剂50kg/ha、4%氨基甲酸酯100kg/ha、硫酸铜125-250kg/ha、硫酸铁125-250kg/ha喷雾。也可以在下午5时后,用1%-5%杀贝剂或1%-1.5%氨溶液地面喷药防治,或用稍高于常规浓度的甲胺磷、乐果等农药喷洒植物,蜗牛取食后中毒死亡。此外,采用毒饵诱杀也有一定效果,常用5%坤酸钙与1.6%四聚乙醛混合,同蜗牛食物掺在一起作毒饵。
生物防治:已发现许多生物可寄生或捕食蜗牛,如细菌、线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哺乳动物等,但都没有被广泛应用。尽管如此,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 自然天敌,或人工饲养释放,仍是一条稳定控制非洲大蜗牛的有效途径。积极保护利用蟾蜍、青蛙、蚂蚁、鸟类,提倡饲养鸡、鸭、鹅,来控制非洲大蜗牛已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特别注意: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则危害极大,
作者: 社会你如风哥 时间: 2015-7-22 14:58
最近发现挺多的
欢迎光临 (http://077455.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