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梧州这些“醉美”村庄,几乎一半是在岑溪! [打印本页]

作者: 等风来    时间: 2015-8-29 17:04
标题: 梧州这些“醉美”村庄,几乎一半是在岑溪!
    世界再大,你想去看看,那也要先去看看梧州这些“醉美”村庄。而且你绝对想不到的是,这些“醉美”村庄几乎一半都在我们岑小溪,你不应该去看看吗?
1、岑溪市南渡镇三江口自然村
位置:岑溪南渡镇吉太社区,白霜涧漂流景区和天龙顶景区交汇处
特色: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评选中入选的梧州特色村


三江口自然村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老民居。

整齐统一的外立面,蜿蜒绵长的小桥流水穿城而过,清澈洁净的瀑布从20多米高的山体上倾泻而下。作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评选的“新秀”,岑溪市南渡镇吉太社区三江口村,以当地独具一格的村容村貌和浓郁的山水特色迎接着每个慕名前来的游客。



村民利用自己开发的井水做生活用水。

南渡镇三江口自然村位于白霜涧漂流景区和天龙顶山地公园交汇处,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生态环境优美。整齐统一的仿古青砖房屋外立面,蜿蜒绵长的小桥流水和极具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形成了岑溪市南渡镇吉太社区三江口村独特的村容村貌和特色。



电视剧《绝密1950》曾在此拍摄

选择小长假到生态乡村出游的市民,不妨优先考虑这个刚被列入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评选的特色村,在青山绿水中,不经意路过的一棵古树、一株老藤、一段断壁、一眼深井可能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2、岑溪市水汶镇石村
位置:位于岑溪市南端的水汶镇石村更山组
特色:岑溪著名侨乡



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古建筑群纵横交错;幽深的古巷中似有人影走动,屋顶时有炊烟升起……这是广西一个传统村落——岑溪市水汶镇石村更山组呈现出的美丽古韵。

水汶镇石村最出名的景点,莫过于村口伫立多年的五世衍祥牌坊。据了解,一世相当于20--30年,五世就是前后最少跨越150--200年,已接近一个朝代。五世同昌,其实就是五福临门,每一个世代的人代表着一种福气。因此,岑溪五世衍祥牌坊被誉为岑溪评选中国长寿之乡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据《梧州府志》和《岑溪县志》的记载,该牌坊是清朝同治皇帝为表彰岑溪水汶镇南禄村百岁寿星刘运昌五代同堂而建,始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距今已超过140年。



牌坊顶翘角飞檐,坊身有各种人物、花卉、鸟兽等灰塑,造型雄伟独特。牌坊上还镶嵌梧州知府、岑溪知县等官宦的题词。

除了牌坊,石村附近的石庙风景区也是岑溪著名景区。石庙景区地属丹霞地质结构,景区内群山怀抱,而且到处都是怪石奇松,山峰连绵起伏,每逢早晚,云雾笼罩,就象人间仙境。前往石村游玩,石庙景区必然不可错过。



据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时,元始天王派三个石人赶石山往土柱顶,赶到石庙山时天已亮,就赶不动石山了,就让其坐落在此处,并指派神仙在此镇守,后取名石庙。盘古在大石上种下一株柑橘树,每年中秋月圆时分就“流泪”向天哭诉申冤,但始终喊天不应,叫地不灵。后来,当地人在盘古石下面建了一座庙,就叫盘古庙。

3、岑溪市马路镇罗斗坡
位置:位于岑溪市西南面的马路镇昙容街
特色:著名景点唐家大屋所在地


来到岑溪市马路镇昙容街,除了感受乡村圩市的那种喧嚣与繁华,少不了去探访距昙容街约300米远的一座古民居———唐家大屋。


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2年)的唐家大屋,坐落在昙容街西南端的罗斗坡,四周竹苞松茂,环境优美,大屋为三厅两廊悬山顶砖木结构,宅院占地近4000平方米,是典型的清朝岭南民居建筑风格。



站在唐家大屋门口的庭院,只见一色青砖黛瓦,脊饰檐角高耸,181年的历史赋予了这座古屋典雅庄重的气质,仿佛走进了一个久远的历史世界。

古屋是三进式青砖瓦房,三进厅堂之间走廊连接,中间有天井相隔,通风采光,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据唐家后人,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唐远燊老人介绍,大屋以前共有厅堂厢房耳室50多间,大小天井六处,而且宅院内走廊过道纵横交错,互相通连,即使刮风下雨,走遍所有房间也不会打湿鞋。



唐家大屋除有精湛的建筑艺术外,木雕、灰塑、壁画等不同风格的装饰工艺,也都在这里得到了和谐、巧妙的运用。穿行于大屋中,目之所及,客枋、门窗等木构件雕龙画凤,凿花镂草,匠心独运,玲珑剔透,显露出各种木材的天然肌理和质感,令人赏心悦目。



徜佯在唐家大屋,感受那一份份古韵风情,恍若时光倒流,心灵仿佛穿越回到了180多年前的场景,不得不佩服前人的精巧构思。

4、岑溪市归义镇谢村古城
位置:位于岑溪市区东面的归义镇
特色:梧州最值得回味的古城

岑溪市归义镇谢村古城位于岑溪市区东面,距离归义镇区有三、四公里,古村落里散落着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古巷,仍在默默诉说着古城的深厚文化和历史传奇,在岑溪市乃至梧州市都是有名的特色名村。



青石板的老街上,残破的城门守护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城。

谢村是一座值得去回味的古城,走进村中,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厚实的城门墙壁引人注目,古城里的街道原先多为青砖石板铺设而成的,店铺林立,有米铺、茶行、药材铺、布匹行等。由于街道狭窄,在街道上来往的人们总是摩肩接踵的。城内的建筑高低不一,屋檐内雕梁画栋,或山水、或飞禽,十分精美。



白鹭,是居住在谢村的“特殊”居民。绿油油的稻田,展翅的白鹭,总能吸引一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

进入谢村古城,高大夫庙、三圣庙、高致嵩将军故居等清末及民国时期建筑物都是不能不去看的地方。当你游了高大夫庙之后,再听听高氏族人讲讲张岳祖等等一些历史和人物故事,就会对谢村的古建筑和故人有更深的了解。


5、龙圩区广平镇扶达村
位置:位于龙圩区广平镇南面,距镇12公里
特色:充满书香与药香的古村落



民国时期,是龙圩广平镇扶达村最辉煌的时候。当时,村子里读书风气盛行,学堂众多,吸引了不少村内外的孩子前来就读。如今,村子里保存完整的学堂就剩下新、旧书屋以及名为橘香斋的书屋了,虽然几经变迁,书屋不再用作传道授业,但是踏入书屋,那花色屏风,那雕栏画壁无一不诉说着往日盛况。

除了学堂,医馆也是扶达村令人所赞道的地方,在老一辈村民的心里,医术高超的胡伟然就是医者仁术的代表。据扶达村村史记载,“胡伟然,始为母治,每治必愈,始有名声,村里村外病者闻之多来求治,治愈者不可胜数矣。”胡伟然的医术和医德使他在高龄走不了远路的时候还被外村的人派轿子来请他出诊。

时光匆匆如流水,曾经辉煌的古建筑被幢幢高楼环绕着,扶达村迎来了新面貌,扶达人也将祖宗先辈仁义好学的精神融进了血液中,代代传承着。

6、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
位置:位于龙圩区东南部的大坡镇
特色:李济深先生的故居


位于距梧州市区30多公里的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就是原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的故乡。前往料神村的游客,大多是冲着李济深故居去的。



走过稻花飘香的田野,跨越乡村的小桥流水,座落在山环水抱之间的一处恢宏建筑,就是李济深先生的故居。故居简朴的大门口正上方镶嵌着一块大理石,镌刻“李济深故居”五个苍劲的大字。挺立在庭院后面的是一片青翠茂密的树林,在绿荫掩影中展现出整个庭院的幽雅风韵。



从大门进到院内,只见门口到宅院的阳廊两厢藤缠蔓绕,冬青花丛簇拥,绿树婀娜婆娑。古朴的青砖瓦房前后相互贯通,庭院的中间设置有采光的天井,而天井的地面是按照古八卦图的排列来铺砌的。故居建成有大大小小的厅房共约五十多间,靠近在大榕树左廊的二楼,就是李济深先生的居室。



到过故居参观的人,都为中西建筑艺术以及居室与炮楼完美的结合赞叹不已。

据说,当年李济深先生曾经在故居接待过不少政要大员,共同商议反侵略反内战的大计。如今,这座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沧桑岁月,饱受过战火劫难而幸存的庭院,默默记录着峥嵘岁月的抗战故事。

7、藤县象棋镇道家村
位置:位于藤县南端的象棋镇北流河边
特色: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如诗如梦的立体画廊



历史上,道家村又称“窦家寨”,为古代水路的驿站,一度辉煌无比,人文荟萃,商贾云集。明清时期,粤东客商在此经商者多达二三十家,店铺林立;司衙、学堂、酒楼、会馆、作坊应有尽有,一派繁荣。唐代高僧鉴真大师、苏东坡、秦观、徐霞客等名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如今村里还留存有司署衙门、观音阁、敕封大王庙、粤东会馆、护城河、古码头、福隆庄等多处古建筑遗址。漫步其间,仿若步入历史长廊,清晰的年代刻痕让人不能不发怀古之情。



道家村著名的还有“四知堂”,杨姓村民的先祖杨震,曾任知县,为官清廉。他任职期间,有一吏提着贿金厚礼求见,要求关照,被杨震拒绝,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是无人知”,后人为缅怀其清正德操,在清乾隆年间建立福隆庄,并设堂取名为“四知堂”,以昭示后人。


走进道家村,你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传统村落。



8、藤县濛江镇龙腾村
位置:藤县濛江镇双德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
特色:清代风格与民国仿西洋风格相融的古宅院



龙腾村的古宅院极富特色,这些古民居群建于清至民国年间,均坐西向东,共7座76间,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砖墙承檩砖瓦木结构,部分属抬梁穿斗式结构,灰雕筑脊,墙檐壁画,简约而不失精巧。



古民居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龙腾村石氏先祖将几间房屋互相串联,以达到经常走动,及时行孝的目的,让族人和睦相处。休闲之日,穿行在古民居之间,也能感受一番村里敦亲睦族的和谐美满。

9、藤县太平镇东养村
位置:位于藤县太平镇金田村,相距太平镇城区5公里
特色:崇儒尚学人文蔚起


东养村绿水萦绕,茂林修竹,建于清朝中期的古民居群纵横井然,孕育着东养的淳朴与乡韵,古民居群坐北向南,面向大楼江,多为青砖木结构,屋内外的瓦脊、瓦檐、屋梁、门楼、四壁、栋梁,皆是幅幅木雕、浮雕、壁画和书法,壁画上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书法端庄秀丽,无不流露着东养的儒雅之气。






东养先祖崇儒尚学,以“读书荣身”作为宗族思想传承,因此古民居中保存着的功名牌匾,也是吴氏家族引以为荣的人文景观:中座的“昭信第”,是清嘉庆六年,武略骑尉吴日高的功名匾;靠西一座门楼上的“善著一乡”,是清道光十八年,署藤县政堂评德政时,奖给按察司吴闇斎的牌匾;向东的门楼上的“拔元”匾,则是清同治十二年,吴国彦参加桂林全省科举考试高中所授;珍藏在居室的《奉直大夫》,是清光绪四年皇帝封赠给吴宗文的功名牌匾。
这样一座儒雅的村落值得你细细品味。

10、藤县大黎镇古制村
位置:地处藤县西北部的大黎镇大黎村委管辖的6个自然村屯之一
特色:太平天国“王”的故乡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来王陆顺德、侍王李世贤的故乡便是古制村,这里村前一片沃野,溪圳纵横,流水潺潺,村后群山逶迤,层林尽染。村中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四组古民居,均为三进式院落,分别称为堂头、中央、老屋、堂尾,各组之间曲径相通,其中的堂尾古屋,正是来王陆顺德的故居,故居中现仍保存着八仙桌、官轿、练武石、古床等文物。村的西北约500米处,则是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的故居遗址。

古制村的中心点车田屯有一所名为“赋玙学堂”的学堂,正是这里,先后培养出6个文武举人、7个秀才,留下太平天国三王少年时读书习武的身影。



古制村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古老村庄,许多仁人志士曾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这种浓烈的爱国情怀,至今依然在村中延续。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很适合在这样一个村里,感受忠肝义胆、保家卫国的人文风情。

11、藤县天平镇新马村
位置:从藤县县城出发,在省道上行走30公里,一条水泥村道路口处便有指明方向的木制牌子,转入蜿蜒的山路行走20公里便是新马村
特色:“明末第一英雄”袁崇焕故里



三面环江的藤县天平镇新马村,20余棵有着400多年树龄的古榕沿着江边环村而立,这些据说由袁崇焕当年亲手种植的古榕,遮天蔽日,抗风搏浪,涵养水土,俨然一道天然屏障,静静守护着这个古老村落。
袁崇焕故居隐身在一片茂盛的竹林中,依傍着几棵古榕,坐西向东,临江而建,环境清幽古朴。



在这样一个小长假,不妨在新马村里,了解一下袁崇焕的生平与事迹。

12、苍梧县石桥镇培中村
位置:培中村位于石桥镇北面约四公里处
特色:东安文化的发源地,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


“小巷深深,抬头一线天,低头石光鉴。窗儿挨着窗儿,门儿对着门儿。行走在青石巷清脆回音与竹椅的咯吱声,刺破古旧的沉寂,悠扬着激越与希望。”陈湛林的一首《培中遗韵》不仅道出了培中村青砖碧瓦下的无限韵味。






培中村巷道方方正正,屋与屋的墙线,平整如一,与现代城市规划的最基本要求十分吻合,几百年前建于清朝的古民居就能做到这样的严谨,不能不令人钦佩。

培中村更加浓厚的是其人文气息,培中村作为苍梧县东安文化的发源地历代的秀才、举人、进士层出不穷,在一座古宅的大门上还悬挂着一座“进士”牌匾。村中后人一直有着勤奋好学的传统,就连在家务农之辈也经常“敢将锄犁换诗笔,才下田头上案头”,而培中诗社更是已经出版的刊物有《诗画培中》《培中诗词》(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在苍梧县乃至梧州市都声名远播。

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这样的文化底蕴,一定要去培中村走走。


(文章来源:梧州零距离)



作者: 小小酥    时间: 2015-8-29 18:20
岑溪有好几个了

作者: 喵星人    时间: 2015-8-30 13:29
小小酥 发表于 2015-8-29 18:20
岑溪有好几个了

是啊,岑溪很棒





欢迎光临 (http://07745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