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养活家庭,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留下幼小的孩子在家中。很多留守儿童感受不到父爱母爱的关怀,内心变得孤独,脆弱。
然而,岑溪实验小学的老师赖婷,用她的博爱和赤诚之心,温暖着班里的留守儿童凭。她用无私的爱心,温暖学生,以骄人的教学业绩,诠释着自己的教育追求。 1999年,赖婷来到岑溪市实验小学工作,这是一所寄宿制小学,班级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为了让这些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赖婷像妈妈一样照顾着他们的生活。每天早上,赖婷都会留意当天的天气,逐一检查学生穿着的衣服是否合适,脸上的气色是否正常。晚上,她又逐个检查他们的被子,确定是否够暖才安心睡觉。 在赖婷案头的日历本里,记录着班上每个学生的生日。她觉得,寄宿的孩子远离亲人,内心需要更多的温暖,因此,每逢学生的生日,赖婷都会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在教室里为学生过生日,和全班同学一同送上祝福。 由于亲情的缺失,这些学生中有的性格暴躁,有的做事偏激、爱闹事,问题不少。有一次,班上的学生小宇在宿舍洗澡,因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他跑上楼顶,扬言要跳楼自杀。赖婷几经疏导,小宇才肯下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经过观察,赖婷发现学生中打架、逃学、偏激、学习不理想的现象主要是因心理障碍而产生。她觉得,对待这些孩子,仅有爱心还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有更科学的教育方法。于是,她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课题,向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此课题于2010年被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 为了让边远山区的孩子能好好学习,她常常给班上有困难的学生买作业本、买笔,甚至垫交学杂费。有一年,赖婷所接教的班上有一位姓廖的学生,开学两天了,仍不见回校上课。为了了解情况,赖婷冒着雨辗转找到了小廖的家,才知道小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他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学校开学,因学费交不上来,不敢回学校上课。此情此景,赖婷心里一阵阵发酸,她对小廖的爷爷奶奶说:“明天你们带小廖去学校吧,学费我帮垫上。” 在赖婷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爱的诠释,我为我们岑溪有这样的以为好老师感到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