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剩女”问题引发的农村“剩男”问题,现已然成为近期的社会热点 导读 :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说 , “剩女”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剩男”则更多是条件所限的被动结果。 ( 宁愿选择“高傲地发霉”,也不愿瞎凑合)
那么,渐渐“剩男”问题也就跟着凸显了,尤以农村为主 (找媳妇成耽误之急的大事)
农村“剩男”年龄越大越“愁娶” 就全国而言, 婚姻挤压风险主要由贫穷农村来承担。城乡流动加剧了贫困地区的婚姻问题和城乡梯度婚姻的形成。”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树茁说:据中国青年报记者查到的公开数据,由于同期群城镇男性的再次挤压,农村婚配困难的男性将达到15.03% 。
婚姻市场对农村“剩男”说“out”
当下男女婚配依然遵循“阶度择偶”模式,即男性择偶倾向于比自己年龄小、学历低、收入低女性;而女性择偶倾向于比自己年龄大、学历高、收入高的男性。 在婚姻市场竞争中,能力较弱、收入较低的农村男性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大量农村男女流入城市就业,但由于女性“上迁婚”的特点,流入城市的农村女性将有更大的可能与城市男性结合,缓解了城市“剩男”问题。而也因此出现挤压性问题,除了倍受社会关注的高学历、高社会地位的城市“剩女”,还有就是被忽视的低学历、低社会地位的农村“剩男”了。
其中重要原因:男女人口比例失调
造成当下“剩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80年代以来越来越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
对男孩偏好是中国生育文化的典型特点,但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后,自然的性别选择受到阻碍,胎儿性别鉴定现象加剧,女婴被流产、遗弃、溺害等问题导致性别比上升。此外,部分地区瞒报已出生女婴也是性别比上升的原因之一。
预测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农村“剩男”问题更为严重
法国学者Christophe Z. Guilmoto预测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剩男”问题更为严重。到2050年,50岁的未婚男性占比将达到13.9%的高位。这也意味着,这些大龄“剩男”极有可能被动地接受一辈子没有婚姻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