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临,气温升高,蚊子也越来越多,很多家庭都购买蚊香来灭蚊子。市面上蚊香产品的有效成分大多是除虫菊酯类广谱杀虫剂,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但若该成分含量过高,则会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市民购买蚊香产品时要认清包装上是否标有“两证”,即农药登记证号(或临时登记证号)、农药批准文件号。
“这几天夜里老有蚊子在骚扰我睡觉,来不及去买蚊帐,就在床头点了一盘蚊香。结果第二天早晨起来感觉嗓子又干又痛,头也晕乎乎的。莫非是蚊香的缘故?”近日,多位市民向记者爆料,称怀疑自己得了“蚊香中毒”症。据悉,这些怀疑自己“蚊香中毒”的市民多使用的是盘状的蚊香或液体的蚊香液。为了增加杀蚊效果,一些市民还特意紧闭门窗。 昨日,记者走访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发现,蚊香品种繁多,盘式蚊香、电蚊香片、液体蚊香应有尽有。价格更是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让消费者挑花了眼。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并不知道如何判断蚊香是否安全。
记者从市面上随机购买了两款蚊香发现,它们的包装和样式虽然不同,但相同的是盒子后面都印有红色的两个小字:微毒。一盒盘式蚊香上还写有“远离鱼虾”的字样。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蚊香以及其他驱蚊类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大多是除虫菊酯类广谱杀虫剂,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也是胃毒或神经毒剂。如果有效成分过低,就起不到驱灭蚊虫的效果;而如果有效成分含量过高,则会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家用卫生杀虫用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中对相关产品标称含量有上下限要求:传统的盘式蚊香在20%至40%之间;电蚊香片在15%至25%之间;电蚊香液则在10%至25%之间。 江苏省质监局2015年8月份的抽查显示,目前市面上有部分蚊香产品未检出有效成分,此种产品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杀不死蚊子;个别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检出值甚至超过了标准范围的3倍。有些产品被违规添加了标签中未明示的杀虫活性成分,对人畜及环境造成危害。
质监部门提醒广大市民,选购电蚊香器时要先看外壳有无划伤、裂痕、变形,查看产地、商标、使用说明书等是否完整,在外壳上应该有电蚊香器的生产准产证。购买时要认清包装上是否标有“两证”,即农药登记证号(或临时登记证号)、农药批准文件号,不要购买“两证”不全的商品。在化学杀虫剂中,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比较安全。电热液体蚊香、电热蚊香片都需配合电加热器使用,最好购买同一厂家的配套加热器;停止使用时,要及时切断电源;用完后的电热蚊香片应等冷却后再清除,千万别在电热蚊香片上滴加任何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