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 岑溪生活
  • 闲聊吹水
  • 聚焦天下
  • 房产信息
  • 家居装修
  • 爱车一族
  • 吃遍岑溪
  • 岑溪商铺
  • 二手市场
  • 视频欣赏
  • 征婚交友
  • 游山玩水
  • 招聘求职
  • 文化长廊
  • 无偿超市
  • 爱心活动
  • 摄影天下
  • 精彩贴图
  • 有问必答
  • 论坛事务
  • 搜索
    查看: 43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推荐|暄桐教室的50本必读书之《中国插花史》

    [复制链接]

    444

    主题

    444

    帖子

    26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这件事,古往今来都很看重。既有博尔赫斯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也有陈继儒先生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乐土。对于我们写字的人来说,“先文后墨”,虽然不能仅以看书多少来衡量智识的总量,但读书确实是很重要的精神来源,也是构成人整体见识涵养的一部分。暄桐教室把读书作为日课之一,这次首选出50本,是在暄桐学习的必读书目,以后将逐一分享给大家。

    暄桐教室推荐:《中国插花史》最优美的中国古典艺术,作者:黄永川

    这本《中国插花史》详细介绍了“插花”从秦朝起发端,盛行于唐宋两朝,到明朝时期传于日韩诸国,一直到清代逐渐衰微的过程。作为“四艺”(其它三艺分别是:点茶、挂画、焚香)之一的插花,现代人会有很多偏见:诸如插花只是雕虫小技;插花是日本的玩意,不谈也罢……黄永川老师在这本书中,以治史的态度,透过史料的搜集、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加以艺术的想象与串联,勾画出一部中国插花史。

    一、艺术研究的方法论

    黄永川老师以时间为线索,从时代背景切入,分析每个朝代的插花概况,以及插花作为一门学问所代表的寓意;再深入到细部,介绍每个朝代的插花风格、插作方法、著名的插花艺术家,从宏观到微观,事无巨细地介绍和阐述。以明朝为例,明朝是插花艺术的复兴期。当时的学术思想受宋元理学的影响,之后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到了晚明,无锡东林学派兴起,又主张由王学返朱学,重回儒家“修齐治平”的实用之学。在这样的思潮下,明朝花学不同时期的发展与其息息相关,整体从宋朝讲究风雅和排场,发展到需出自无可抑制的表现冲动才去创造。不仅以花为消遣,更以生命注入于花卉之中,显出癖爱,见之性情,因而将中国插花推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去了解具体的细节,诸如插作方式,插花艺术家的审美取向,都会比较顺理成章。

    二、看古人是多么讲究

    还是以明朝时期的插花为例,花有主客之分(时而主客,时而主客使,但不插无主之花),各种材质的花器(玻璃、陶器、木器、竹筒、藤编及天然玉石等)不一而足,花几也非常考究,甚至对水,都有几近挑剔的选择,《瓶史》说:“京师西山碧云寺水,裂帛湖水、龙王堂水,皆可用。一入高粱桥变为浊品。”在正式插花之前,还需要考量诸多因素,大到诸如环境、场合、时机,小到花的品种,花与花组合之后的效果和寓意,都是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兼顾到的。和古人比起来,我们现在插花,要随意好多呢~

    三、插花的范本

    在这本《中国插花史》里,有非常多的插图,都是不同朝代古人关于插花的画。以此为范本,我们都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实践临摹起来。比如我们熟悉的宋徽宗的《听琴图》,在《洞天清禄》这本书里写到:“弹琴对花,惟岩桂、江梅、茉莉、酴醾、薝卜”,在这张画里,宋徽宗弹琴对着的是岩桂,花枝轻巧飞扬。花器是以古铜鼎充当,尤其再置以太湖石几,实在清新可爱。

    大家读书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本站刊登此信息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仅仅出于方便网友交流的目的。 岑溪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X3.1( 桂icp备14001940 )

    桂公网安备 450481020000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